四、根据“ 给定资料4” ,谈谈你对“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 的理解。(10 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林宇划线】
材料4
段1:关于如何重新认识乡村生活的意义,有学者撰文指出:
段2:美国作家梭罗曾经倡导一种简朴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他28岁时只身一人来到家乡城外的瓦尔登湖,自建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可以说,梭罗在乡村生活中重新发现了我们在城市的现代文明中过分重视物质资源而失去的东西,进而启发我们思考“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对人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段3:人在乡村中,最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人在自然中”,真正地“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教育状态。别的不说,单是在乡居生活中能够每天“按时看日出”(这是作家福楼拜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生命命题),就足以使我们感悟生命的意义,尽享生命的欢乐了。梭罗曾因看早晨的阳光,而产生“黎明的感觉”,即每天都以新的眼光,以一种新鲜感去重新观察、重新发现已经司空见惯的生活,从而获得新生。作家M说,在大自然中,“体验阳光,体验美,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和怀想,这样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心理空间,实在太有魅力”。正是在大自然中,我们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这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段4:“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在《阿长与》的结尾书写的“地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希腊神话里的英雄安泰,他在失败之时总是投向大地,从母亲那里获得力量。鲁迅对故乡民间世界的依恋也颇类似于此。民间文化伴随着童年记忆构成他回忆中极具温情的人生体验,他对民间风俗的津津乐道,对民间人物不无温情的回顾都表现出民间文化对他的吸引力。鲁迅正是在他家乡的民俗、民间文化的熏陶下被培育出来的。
段5:中国,有一位当代作家H,他也在农村建屋,自由游走、生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H认为,人们对乡村的“投奔”,实质上是在投奔乡村所呈现的“文明意义”,这种“文明意义”有三:其一是自然造化的“没有一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个异性”,而这样的个异性在严格雷同的“技术高精度”和大量重复的“规模经济”中已经被完全屏除。其二是“永恒”的感觉,“除了不老的青山、不废的江河、不灭的太阳,还有什么东西更能构建与不朽精神相对应的物质形式”。其三是“共有共享”的理想,“大自然无比高远和辽阔的主体,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无法被任何人专享与收藏,只可能处于人类共有和共享的状态”。
【林宇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分析理解句子意思。
这种句子分析题,就是从材料中挖出一句话,然后叫你来理解其中的含义。既然是材料中找出来的一句话,那很显然分析这句话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句子本身来理解,这往往带有片面性,不够全面、客观;二是从上下文结合来理解,只有将其放在上下文,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总体来说,这道句子分析题,在这几年的国考题中,尤其是副省级考试中,算是比较简单的一道题目。从材料逻辑来看,浅显易懂,没有绕来绕去,不会在同一个段落中用多个层意来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前几年“儒之柔”那道题目,在同一个材料中,反复用转折、递进等连接词,去阐释一个意思,足以把人绕晕。从分数来看,10分的分值,也可以看出此题的难易度。当然了,命题者也是有人性的,也是懂得考生的心理,在第二、第三题已经这么有难度的情况下,如果再出一道难的题目,那写大作文都没有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这道题目就算是失败的。所以呢,我认为这道题目是比较简单的题目。
简单的题目,只能保证能拿到基本分数,要拿到高分,同样不容易。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原话: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乡村文化,但这句话的着力点在于精神资源。也就是说,要把分析这道题目的关键点,放在精神资源。“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表面上来分析,为什么乡村文化会作为精神资源?从哪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就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了。
首先看段1,“梭罗在乡村生活中重新发现了我们在城市的现代文明中过分重视物质资源而失去的东西,进而启发我们思考“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对人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命题者想表达当今城市现代化中,出现了一种过分重视物质资源的现象,导致物欲横流,城市拼命扩大,建筑不断往上涨,马路越修越宽,商业越来越繁荣等等。在这看似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人为了物质资源,而忘却了生命本来的意义——即人并不是只追求物质资源,而追求全面发展,追求身心健康。但是在目前的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入园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车难等一系列城市病,让人很难实现自身的愉悦。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所代表的城市文化,就是高楼大厦!相反,目前的乡村生活,却给了我们一种纯真的感受,在城市中享受不到的精神愉悦,反倒在乡村生活中可以体会。乡村所呈现的独特文化,恰恰是在城市生活中,难以找到的。这是这句话本质的含义。
但其精神资源属性,具体又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我们来看看接下来的材料。
段3:人在乡村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可以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这是人最基本、最原始、最重要、最理想的生态状态,能够体验阳光、体验美、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等等,而这些是在目前的城市现代化生活中很难体会到的。而这些体验,不正是生命原本应有的状态么。也就是说,这是生命的意义。
段4:以民间文化为代表的乡村文化,能够将其文化基因注入到生命的全过程,在童年的记忆中络上深深的印记,对人的成长给予源源不断的动力。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是在农村生长的孩子,经历了农村所有的民俗文化。但你到城市生活后,你会对你深怀美好的记忆,你的性格也会深深的打上儿时的烙印。这正是乡村文化的意义。
段5:文中所述当代作家H,他喜欢游走在乡村,实际上喜欢乡村所呈现的“文明意义”,这种文明意义其实指的是个异性、永恒性、共有共享性。来看看“个异性”,即指每种乡村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北方乡村与南方乡村,东部乡村与西部乡村,文化截然不同。但是,北方城市、南方城市、东部城市、西部城市,在目前来看,却是呈现出一样的形态,无非是高楼大厦。来看看“永恒性”,乡村的青山、绿水,这是永恒不变的。但城市的街区、建筑、广场,却总是在大拆大建中变来变去,今天的广场也许明天就是一个小区。来看看“共有共享性”,乡村的很多东西,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在同一片空间中,和谐的共存。贫穷和富有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大部分东西都是共享共有的。但城市,却呈现明显的贫富分化、阶层分化,比如别墅区的花园、绿水、假山、设施等,是属于富有阶层所专属、所收藏的。在目前乡村中所呈现出来的个异性、永恒性、共有共享性,却是城市文明中找不到的。因此,这即是乡村文化所呈现出来的文明状态。
综上,乡村文化的精神属性,就是能够帮助人感受生命的意义、感受文化的意义、感受文明的意义。
【林宇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相对于城市文明来说,乡村文化是一种能够摒弃物质资源、帮助人们真正体会到人生最本质的精神享受。
乡村文化的“精神资源”属性,具有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帮助人感受生命的意义。乡村的简朴生活,能让人脚踏大地、仰望星空,体验阳光、纯净,尽享生命的欢乐。二是帮助人感受文化的意义。乡村文化伴随着童年记忆,构成回忆中极具温情的人生体验,能够培育人、熏陶人。三是帮助人感受文明的意义。乡村展现出了与城市不同的个异性、永恒性和共享性,体现了文明所应有的内容。
— —节选自林宇《两次国考申论76+给大家分享一下申论高分答案和解题心得》系列(申论咨询答疑辅导+V:linyugongkao)
编者按:
作者2016年国考申论79分、2017年国考81分,后于19年参加国考77分、21年国考81.5分。2017年国考取得81分后,遂于2017年3月28日在QZZN论坛上开始把考场答案和解题过程,以题为《两次国考申论76+给大家分享一下申论高分答案和解题心得》进行发表,后续每一年都写了一篇真题解析,故而形成了这个真题解析系列。发表后,在QZZN论坛阅读量达到1500万+的爆款,因影响论坛招生被删。后为满足大家需求,于19年陆续发表在知乎,并每年更新一篇国考真题解析,目前获2000万人阅读、27万人收藏、11万人点赞、10万粉丝关注,成为知乎全网最受欢迎、最实战派真题解析系列。现于2023年7月发表于B站。